-
长沙五一广场地下商业综合体启动全球招商
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正式面向全球启动招商引资,拟打造中部地区首个双地下层智慧商业综合体。该项目总投资7680万美元,规划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通过租赁合作模式吸引国际零售品牌与本土特色商业入驻,构建"体验式消费+智慧停车"新型城市空间。 一、项目区位与规划亮点 五一广场作为长沙千年商圈核心,日均客流量超50万人次。地下空间采用"垂直开发"理念,负一层聚焦快时尚与美妆业态,负二层规划为特色餐饮主题区与智能停车系统,573个车位将接入城市停车云平台。建筑设计中融入湘江波浪元素,通过12处下沉广场实现自然采光。 二、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芙蓉区将该项目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入驻企业可享受三年税收阶梯返还。特别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首店经济与老字号创新。目前已有三家跨国零售集团完成实地考察,其中系便利店品牌计划设立华中旗舰店。 三、交通配套与客流保障 地铁1号线与2号线在项目地下三层实现无缝换乘,周边1公里范围内覆盖21条公交线路。长沙市规划2024年完成广场立体步行系统建设,新建4条空中连廊直通周边大型写字楼。数据显示,半径3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达120万,年消费规模突破300亿元。 四、智慧化建设标准 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全周期管理,配备客流热力分析系统和AR导航设备。停车场将试点新能源车优先泊位制度,商业区域实现5G信号全覆盖。长沙市商务部门将其列为商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未来将接入城市消费大数据平台。 五、招商进度与预期效益 首期招商重点面向跨境电商、沉浸式娱乐等新兴业态,预计2024年三季度完成70%入驻率。项目全面运营后,可提供逾3000个就业岗位,年税收贡献预计达1.2亿元。专家分析,该综合体将重塑五一商圈的"地下经济"格局,形成与地面历史风貌区互补的商业生态。
2025-09-03
-
长沙跻身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典范城市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沙凭借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和强劲的招商引资能力,成功入选“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这一成果源于其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协同增长,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的显著成效,为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一、经济转型的标杆实践 长沙以工程机械、文化创意、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核心,构建了多元产业体系。通过培育本土龙头企业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双轮驱动,形成了“链式集聚”发展模式。在近40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中,长沙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二、人口集聚的虹吸效应 作为中部人口净流入重点城市,长沙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大关。通过实施人才新政和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连续五年居中部前列。人口红利转化成效显著,劳动力素质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5%。 三、空间优化的集约发展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与土地产出效率提升同步推进,经济密度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高铁新城、湘江新区等重点片区开发,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组团演进,交通枢纽能级跃居全国前十。 四、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 长沙率先开展“放管服”改革试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智慧城市建设覆盖85%政务服务事项,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保持中部第一梯队。这种制度创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保障。 五、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共进 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长沙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80%以上,湘江流域治理成效获评全国典型案例。绿色GDP核算体系试点经验,为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印证了非资源型城市通过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逆势崛起的可能。其经验对同类城市破解“中等规模陷阱”、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未来长沙将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继续发挥示范作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5-09-03
-
长沙尖山湖动漫文化创意园打造产业新地标
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长沙尖山湖动漫文化创意园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计划以独资、合资或合作方式,构建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项目选址岳麓大道以北,依托尖山生态公园和湖南报业集团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旨在成为中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 一、区位优势与生态基底赋能产业发展 园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核心地带,紧邻尖山湖生态景观带,周边交通网络发达,距城市主干道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区域内已建成湖南报业集团产业园等成熟文创载体,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尖山湖水域面积达23公顷,森林覆盖率超60%,为创意人才提供优质生态环境。 二、七大核心业态构建完整产业链 1. 动漫游戏板块将引进头部企业区域总部,配套动作捕捉实验室等专业设施; 2. 创意设计区规划建设设计师工作室集群,已与三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 3. 演艺娱乐中心包含可容纳2000人的多功能剧场,满足沉浸式演出需求; 4. 出版发行平台整合数字印刷技术,提供从内容制作到渠道分发的全流程服务。 三、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双轮驱动 项目总投资折合人民币约28亿元,包含1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办公空间和8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园区内规划建设四星级主题酒店、创意人才公寓及国际会议中心,其中餐饮功能区将引入米其林指南收录品牌和本土老字号双业态。 四、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形成合力 长沙市2023年出台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明确对动漫企业给予最高30%的研发补贴。区域内已聚集相关企业超过200家,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为项目提供成熟市场环境。目前园区已完成土地平整和主要管网铺设,首期工程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
2025-09-03
-
长沙解放西路长房大厦餐饮住宿业招商启动
作为长沙市核心商圈解放西路的标志性建筑,长房大厦近期启动五至七层共计1030平方米的招商引资计划,定位住宿与餐饮业态。该项目以33元/平方米/月的租赁价格和2.5元/平方米/天的物业费用,为投资者提供城市黄金地段的商业空间。 一、区位优势与商业价值 长房大厦坐落于解放西路35号,隶属长沙传统商业中心五一商圈辐射范围。周边1公里内覆盖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站,日均客流量超50万人次。历史数据显示,该区域餐饮业态平效达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夜间经济活跃度连续三年位居中部城市前列。 二、空间配置与硬件条件 五至七层采用框架式结构,层高4.2米,荷载能力符合餐饮业标准。配备三台客货两用电梯,电力系统按200瓦/平方米容量配置,已通过消防二次改造验收。物业方提供24小时安防监控与集中垃圾清运服务,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空间分隔方案可供租户选择。 三、业态规划与政策支持 重点引进连锁餐饮品牌、主题酒店及配套服务商,禁止高噪音、高污染业态入驻。入驻企业可享受长沙市关于首店经济的装修补贴政策,区级财政对年营收达标企业给予最高15%的税收返还。目前已有三家本土餐饮集团完成实地考察。 四、市场竞争与投资建议 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解放西路商圈商业地产空置率维持在7%以下,同类物业平均租金溢价率约12%。建议投资者关注细分领域差异化经营,利用大厦毗邻解放西路酒吧街的特点,开发"餐饮+住宿+娱乐"的复合型消费场景。
2025-09-03
-
长沙经开区机电出口领跑湖南外贸结构优化
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湖南外贸呈现结构深度调整特征。长沙海关数据显示,前10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实现小幅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占比首次突破五成,成为拉动外贸的主力引擎,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退出国际市场。 一、进出口总额微增2.4%呈现两极分化 湖南累计完成进出口额1483.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进口504.6亿元,同比下降5.3%,但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6.5个百分点;出口979.3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创年内新低。数据显示,加工贸易与海关特殊监管区业务分别保持8.1%和12.3%的稳定增长,而占外贸总量60.2%的一般贸易同比下降10.9%,成为制约整体增速的关键因素。 二、民营企业贡献六成外贸增量 市场主体表现差异明显,民营企业进出口900.6亿元,同比增长15.4%,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61.8%。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等园区通过税收优惠和物流补贴等措施,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领域民营企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三、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突破历史峰值 出口商品结构出现标志性转变:机电产品出口495.4亿元,同比激增35.2%,占出口总额比重达50.6%。其中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增长42%,电子信息产品增长37.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钢材出口下降17.3%,服装等纺织品出口暴跌40.9%,反映湖南正加速退出低附加值产业竞争。 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增速超三成 尽管传统贸易承压,但跨境电商综试区带动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增长。岳阳城陵矶港、长沙黄花综保区通过中欧班列实现跨境电商货物出口增长33.7%,对东盟市场出口增速达28.4%。专家分析指出,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工程机械、杂交水稻等优势产品扩大东南亚市场份额。 五、四季度稳外贸政策持续加码 面对出口下行压力,湖南已出台包括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扩大跨境电商试点等12项措施。重点支持长沙经开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出口基地,预计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将突破600亿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试点"保税研发"新业态,助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2025-09-03
-
长沙经开区汽车产业迈入千亿级集群新时代
在招商引资战略的持续推动下,长沙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区域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引进全球领先企业、强化产业链协同、布局新能源领域,园区正加速构建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 一、整车制造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 长沙经开区集聚上汽大众、广汽三菱等龙头企业,多款热销车型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整车产能突破百万辆。企业通过柔性化生产线技术,实现多车型共线生产,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核心零部件布局完善产业链 德国工业4.0标杆项目博世基地建成投产,索恩格全球研发中心落户园区,动力电池隔膜等关键部件项目相继落地。广汽三菱发动机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园区从单一整车制造向全产业链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智能化转型树立行业标杆 园区企业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建成多个世界级数字化工厂。通过智能装备升级和物联网系统集成,生产线自动化率显著提升,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四、新能源赛道培育增长新动能 长丰猎豹纯电车型、广汽三菱混动技术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绿色升级。烁普新材料等企业入驻,助力形成从材料研发到整车制造的新能源汽车闭环生态。 五、创新生态驱动可持续发展 经开区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支持企业攻克智能网联、轻量化等技术难题。通过专项政策引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形成覆盖设计、测试、制造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当前,长沙经开区正围绕“强链补链”目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吸引更多高端项目集聚。未来将重点发展智能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2025-09-03
-
长沙经开区迎来中法合资房车制造领军企业
在长沙经开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中法合资湖南湃力特旅居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由法国房车制造巨头与湖南本土汽车企业联合投资,首期注资4000万元,未来五年总投资将达3亿元,致力于打造中国旅居车市场的标杆企业。 一、战略布局瞄准新兴市场 合资公司将引进欧洲先进的B、C系列自行式旅居车技术,同步开发拖挂式及营地专用车型,并导入高端进口车系。根据规划,2020年产能目标为3000辆,预计可覆盖国内15%的市场份额。这一布局精准对接了中国旅居车产业年均70%的增长预期,填补了专业合资制造领域的空白。 二、双强联合赋能产业升级 法国合作方拥有55年房车研发经验,其主力品牌长期占据欧洲市场销量榜首。湖南合作方作为省内汽车工业代表,具备成熟的整车制造体系和渠道优势。双方通过对等注资模式,将欧洲工艺标准与本土化生产深度融合,首批产品计划于2018年下线。 三、政策支持培育新增长极 项目签约仪式获得中法官方高度重视,相关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长沙经开区已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配套,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其在特种车辆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助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四、市场前景释放消费潜力 随着国内露营旅游热潮兴起,旅居车正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渗透。新公司除整车制造外,还将构建涵盖露营装备、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其产品线梯度覆盖从入门级到豪华车型,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旅居车产业进入国际化合作新阶段,为长沙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投产后,不仅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更将推动中国房车文化普及与产业标准升级。
2025-09-03
-
湘江新区招商再获突破 夏普与国家电投智慧能源项目落户梅溪湖
湖南湘江新区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重要成果,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夏普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正式签约落户梅溪湖国际新城。此次合作标志着新区在绿色IT与智慧能源领域的招商引资实现战略性突破,将为长沙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一、全球科技巨头夏普布局中部电商枢纽 夏普公司作为电子产业跨国领军企业,业务覆盖全球26国64个地区,此次在湘江新区设立湖南电商总部,旨在整合其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产业链资源。该项目将依托新区区位优势,搭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化贸易平台,预计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年产值超百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二、国家电投打造智慧能源示范标杆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拟投资建设的智慧能源系统,采用多能互补与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电、水、气及废弃物协同处理。该系统通过能源梯级利用与智能化调控,可使综合能效提升30%以上,未来将为梅溪湖片区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并形成可复制的城市级能源管理样板。 三、绿色产业协同助推新区能级跃升 两大项目的落地凸显湘江新区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吸引力。夏普的环保型产品线与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技术形成产业互补,将加速新区"双碳"目标实施。梅溪湖片区已规划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未来企业间技术协同有望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15%以上。 四、营商环境优化释放磁吸效应 湘江新区近年来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人才引进等举措,已吸引超过150家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入驻。此次签约进一步验证了其"一站式"服务机制的有效性,为后续引进高端制造业项目奠定基础。数据显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增速。 五、产城融合构建发展新格局 梅溪湖国际新城作为湘江新区核心功能区,正形成"科技+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随着世界500强企业的持续进驻,该区域产城融合度显著提升,预计未来五年新增就业岗位超2万个,推动长沙城市竞争力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2025-09-03
-
市政协领导调研雨花经开区重点项目 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近日,长沙市相关领导带队深入雨花经开区开展专题调研,聚焦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及企业需求,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办公等方式,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产业升级提供精准服务。调研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部门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 走访四大标杆项目 调研组首站考察了生物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珊瑚人工骨研发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年内实现量产,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技术空白。在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调研组详细了解园区规划,该片区已吸引数十家产业链企业入驻,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生态。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作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区域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此外,智能装备企业的新建产线正在调试,其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多个重点行业。 二、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建立问题解决闭环机制 针对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调研组召开现场协调会,重点研究三类关键事项:一是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行"容缺受理"机制;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协调解决园区道路扩建和电力设施迁改等工程;三是加强市场应用推广,支持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会议要求建立"问题清单-责任分解-限时办结-效果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 三、强化产业生态培育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调研指出,雨花经开区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加强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配套企业;其次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完善人才政策,解决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难题。特别强调要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严禁高污染项目入园,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 四、深化服务效能改革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会议强调,各级部门要转变服务理念,从三个方面提升工作实效:一是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二是定期开展政策宣讲会,确保惠企措施精准直达;三是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通过制度创新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投资信心。 此次调研共收集企业诉求二十余项,相关责任部门已制定专项解决方案。雨花经开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服务能级,为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力量。
2025-09-03
-
长沙深化中印经贸合作新篇章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长沙市近期迎来重要国际合作伙伴,双方围绕招商引资、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为两地企业搭建更广阔的经贸协作平台。 一、深化双边合作机制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代表团访问长沙期间,与湖南省贸促会正式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该协议明确双方将在经贸活动互荐、企业信息共享、国际展会联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建立政策咨询通道,涵盖海关、税务、投资等关键领域。此举标志着长沙与印度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新阶段。 二、聚焦优势产业互补 访问期间,印方特别关注长沙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提出加强智慧城镇化技术交流的倡议。据悉,长沙高桥大市场等本土企业正积极筹划在印度建设跨境商贸平台,推动两地商贸流通体系对接。印度在医药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也将为长沙相关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三、平台赋能企业出海 中国-印度商务理事会联络办公室落户长沙以来,已累计服务20家长沙企业在印度投资布局,覆盖装备制造、农业加工等多个行业。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进一步强化该平台的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等功能,降低企业跨境运营风险。 四、拓展人文交流维度 除经贸领域外,双方探讨了文化教育合作的可能性。印度代表团特别考察了长沙高校科研机构,提议联合开展技术人才培训项目。这种"经贸+人文"的双轨模式,有望成为两地长期合作的稳定纽带。 当前,长沙正加速构建外向型经济新格局,此次合作将助力本地企业拓展南亚市场,同时为印度资本参与长沙智能制造、绿色基建等项目开辟通道。两地在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协同发展,或将重塑区域经贸合作新版图。
2025-09-0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